奇仙乐花小说会>都市>明末汉之魂 > 第七百四十六章: 阎应元
    新版图“汉江省”的地方官完由征虏大将军举荐不太现实。

    内阁班底和六部大员在朝堂上跟征虏大将军的代言人张凤翼、梁廷栋、吴襄等等谈判高手讨价还价,终于开始妥协。

    最后的结果是同意一小半官员由征虏大将军推荐,朝廷肯定必须委派超过一半以上两榜进士出身的地方官。

    大明的办事效率高不起来,总要扯皮一段时间才会落到实处,张凤翼、梁廷栋、吴襄等等早就习惯了。

    他们不急于回去,成天呼朋唤友在不夜城聚会,不少文官见卸下兵部尚书担子的张凤翼貌似越活越精神啧啧称奇。

    朝廷一下子多出几百上千百实缺,跑官的士大夫趋之若鹜。

    这不是夸大其词,“汉江省”从无到有,由军管逐渐向文官治理过度,真会需要成百上千的官员来治理。

    这片地盘大着呢,超过二十二万平方公里,纬度和后世的江苏省接近,面积大了两倍有余,

    没有官员是傻子,连清流都看上了去新鲜出炉的“汉江省”做官的机会。

    他们大多数人曾经参加过“崇祯大字典”的编纂,虽然不喜欢黄汉威逼朝廷的做法,但是都佩服黄汉的统御力和安民养兵的本领。

    更加知道黄汉拥有的武力和财力,知道“汉江省”有征虏大将军率领“红旗军”十数万厉兵秣马,安无虞。

    新诞生的“汉江省”经历过战火洗礼百废待兴,那里简直是一张白纸可以实现胸中为国为民的抱负,争取去“汉江省”任职的官员成百上千。

    温体仁本来就准备急流勇退,见征虏大将军递来了台阶,当然顺坡下驴,他连续三次送上奏疏请辞,主动要求前往汉江承宣布政使司担任布政使。

    崇祯装模作样两次挽留后第三次同意了首辅的请辞,任命温体仁为汉江承宣布政使司第一任左布政使。

    黄汉请调卢象升前往“汉江省”任职被崇祯皇帝否决,陈奇瑜被任命为汉江提刑按察使司正三品按察使。

    换了首辅,内阁班底也得调整,皇帝批准了何如宠告老的奏折。

    征虏大将军的岳父郑国昌也选择急流勇退,干脆写了告老还乡的奏折,可是连续递交三份都没有得到崇祯的批准。

    不肯放归郑国昌不是虚情假意,而是崇祯需要这样的人跟征虏大将军沟通。

    崇祯十年的内阁班底现在是以首辅张至发为首,阁臣有刘之伦、郑国昌、贺逢圣、薛国观、刘宇亮、黄士俊、孔贞运等等。